一听到这个口令,他们立马支棱起来了!
在海洋石油工业的劳动场景里
有这样一些口令
它们短促有力、指示明确
往往在重大项目的关键作业中出现
口号一响决定性时刻到来
现场的干劲儿随即被点燃
这些口令你听到哪个时
会浑身一激灵?
点击下方图片跟故事里的人
共鸣一下吧~
这个瞬间可能意义重大
需要全神贯注全力以赴
才能迎来想象了千百次的
那个时刻
合闸
奏响岸电入海“最强音”
陆地变电站向海上变电站送电,是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建设的关键节点。合闸,则是“岸电入海”的最后一环。
戴礼斌在平台上干了11年电气,现在是渤海油田岸电运维中心山东调度中心的运维监督。2022年11月29日,岸电二期工程-渤中-垦利油田群岸电应用工程项目即将迎来海陆“四线三站”高压启动工作。戴礼斌是当天的值班调度,负责与上级陆地变电站调度沟通,下达口令。
“合闸!”随着这一响亮的指令,绿色电力通过主变压器传到了海上电力动力平台。毫秒之间,无数双眼睛注视着的集控中心屏幕上,35千伏母线、400伏母线的电压有显示了,绿色的光跳动着,为海上钢铁之城送去强劲动力。
“合闸”的口令就像行船拉纤者的冲锋号和催阵鼓,送电那一刻,“滋滋滋”的设备启动声、变压器的轰鸣声交织在一起,奏出了海油人的劳动最强音。
切换
赋能高“智”量发展
“‘切换’成功,遥控模式启动。”随着对讲机传来声音,“海洋石油119”FPSO(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)自控系统海陆联调开了个好头。接下来,切换到陆地遥控模式、陆地操控中心操作接管海上生产流程,这些步骤完成后,“海洋石油119”FPSO自控模式将进入正式调试和模拟应用阶段。
周和明是“海洋石油119”电气主操,也是这次现场调试的主要参与人员。2023年2月22日凌晨2:00,“海洋石油119”现场人员正在进行自控系统海陆联合调试前的准备工作,透平发电机突然无法正常运行。经过一连串排查,周和明始终没有发现组网失败的故障点,他告诉自己要冷静下来,重新梳理分析,不断尝试,最终将故障锁定并顺利解决,保障了整个调试工作和停产大修按时复产。
“透平发电机并网成功,可以切换到陆地遥控模式。”对讲机里传来周和明向中控报告的声音。这意味着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基本具备“台风生产模式”,未来将在恶劣天气遥控生产,从台风口抢下宝贵的产量。
下放
连通深水油气“动脉”
“下放!继续下放一米。” 在“深海一号”二期工程建设现场,“海洋石油982”钻井平台钻井队长周圆圆发出清晰的指令,打破了平台司钻房里紧张的气氛。
平台此刻正在进行深水钻井作业最为关键的作业之一——将防喷器同海底井口头对接。司钻房十余双眼睛紧盯水下机器人传回的画面,海底暗流涌动,画面浑浊不清,防喷器摇摆不定。如此复杂环境下,将近千米深处的两套装置对接无异于“盲人”穿针引线,这对现场指挥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挑战极大。
“下放!下放!”周圆圆看准时机果断发出指令。随着司钻操作游车下行,防喷器稳稳坐在海底井口上,井口连接器锁定成功,作业圆满完成。
“下放!”二字看似简单,实则饱含操作人员的专业与坚定。如今海洋石油事业稳步迈向深海,每深入一米,“下放!”决定的难度就增加一分。正是每次成功的“下放!”增强了海洋石油人的底气,磨练出更多的执行人、发令人。
这个瞬间可能没那么起眼
在数十成百甚至上千次的重复之后
虽然没了第一次的紧张
但似乎有什么被沉淀下来
记忆的碎片
经验的版图
还有那一刻下意识的反应
启泵
驾驭“油龙”建新功
“启泵!”2023年4月16上午,“深海一号”超深水大气田第36船提油作业正在进行。平台总监宋金龙和往常一样,喊响了这一口令,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,凝析油外输提油作业正式开始。
时光倒流,2021年7月,第一次凝析油外输作业前一个月,此时还是气田维修监督的宋金龙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,因为接下来要完成的是中国乃至世界海洋油气领域的“第一次”。2021年8月31上午,“启泵!”宋金龙终于呐喊出了这句口令,气田安全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凝析油外输作业,实现中国超深水油气开采事业零的突破。
下潜
探秘海油蛙人水下世界
“气密良好,可以下潜!”
这是潜水作业前各项检查的最后一个步骤,这个指令一下达,蛙人纵身一跃,没入浩瀚大海。
2023年春节前,垦利6-1项目海上安装提前启动,潜水员晁春强、万登攀马不停蹄地开展出海前的各项准备工作。适逢渤海浮冰侵袭,水下能见度几乎为零,浮冰如脱缰野马四处漂移,稍有不慎可能导致输气管绞缠甚至供气中断,威胁潜水员生命安全。
万登攀背着近百斤的装备,步履蹒跚顺着刚除去厚厚冰溜的潜水梯跳入冰冷刺骨的海水中,即便身上穿着厚厚的潜水服,依旧抵挡不住侵入骨髓的寒意。时间刚过20分钟,双手在冰凉的海水里已冻得指尖发麻,但他必须坚持下来。
“最后一颗螺母加力完成,请求出水!”万登攀发颤的身影从水下传来。
“可以出水!”项目全部卡子顺利安装完成,万登攀拨开浮冰浮出水面,游向翘首以盼的“战友们”。
触发
打开油气宝藏的“金钥匙”
“触发”是海上地震采集作业过程中的高频词,物探船上的操作员每次响炮前都要重复一次。但就是这么一句普通的指令,“海洋石油719”船的仪器工程师肖传亮却对它有着特别的理解。
在“深海一号”超深水大气田投产前,“海洋石油719”船负责陵水17-2区块的地震采集任务、获取原始勘探数据资料,为大气田的发现提供数据支持。
陵水17-2工区十分复杂,冬季少有合适的作业窗口。此次作业肖传亮带领团队克服了环岛流以及渔业活动等多重影响,当震源组报告水下枪阵全部到位,他转向早已等候多时的导航员,下达了指令:“触发!”
随着导航员在系统上轻点鼠标,触发指令通过线缆传到水下震源阵列,空气枪激发出一声浑厚的炮声,监视器上终于出现了期盼已久的陵水17-2的地震数据图像。
这个瞬间是一次结束
更是一个开始
开始迈向更深更远
开始接受更多挑战
开始主动迎接更多的“开始”
切割
万吨巨塔入海“安家”
2022年6月26日9时38分,随着一声“切割最后一组固定”的指令,亚洲组块最重、设备最多的海上原油生产平台恩平15-1平台导管架正式开始滑移下水。发出这个指令的是一个皮肤黝黑的汉子,他叫马晋雄。
作为项目工程作业指挥,马晋雄在导管架滑移下水作业前就进入“战备”状态,全程蹲守在指挥中心,目光紧盯显示屏,按照设计要求,指挥驳船进行调载。
“开始分批切割装船固定”
“摇臂固定、船尾拉筋、船中拉筋”
导管架下水的最后一步,4名切割作业人员全部就位,做好同时切割4块剪切板的准备。全员屏气凝神看向马晋雄,他当机立断下达命令:“切割最后一组固定!”。4人闻令而动,迅速完成切割工作。
“轰”的一声,高101.1米,宽92.4米,重达1.8万吨的导管架涌入海中。船上所有人员都激动地鼓起掌来。马晋雄冷静地站在人群中,长舒一口气。
点火
制硫炉装置“浴火”新生
作为一名中海炼化惠州石化硫磺回收装置操作员,巡检的时候,廉恒最喜欢凑近制硫炉炉头的看火孔去观察火苗燃烧情况。
“2017年6月17日,我参与了这个制硫炉的第一次点火。”谈及这束火苗,廉恒脸上透出自豪的神情。“当时,开工总指挥发出‘点火’号令,全体员工立即进入一级‘战斗’状态,按照点火流程严守个人责任区域。”
大家屏息静气按照流程操作。但是,由于现场空气湿度过大,无论是气量要求,还是配合时间差,都比预想得更困难。经过2次吹扫无效后,廉恒果断走下二层平台,与指挥小组的同事再次确认按键时机与点火要点。
廉恒回到二层操作平台,其他员工也严阵以待,开始新一轮的吹扫操作。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,硫磺回收装置制硫炉的火苗熊熊燃起,制硫炉一次点火成功。
连接
解锁船舶接卸“密码”
“中控!中控!现场准备就绪。”
“连接成功,倒计时五个数5... 4...3...2...1...开始卸料!”
这样的对话自盐城“绿能港”投产以来已经重复了13次,意味着盐城“绿能港”成功接卸了13搜LNG(液化天然气)船舶。
2022年9月25日,夏末的热浪弥漫在项目现场的每一个角落。李金涛站在储罐顶操作平台上,工服早就被汗水浸透,他在对卸料管线最远端测温点进行最后的确认,确保温度达到预定设置。盐城“绿能港”即将迎来投产后的第一船LNG,只有将卸料管线温度稳定维持在零下120摄氏度左右,才能把液化天然气安全地输送到储罐内。
“5...4...3...2...1...开始卸料!”对讲机里再次传来操作指令,117小时13分钟后,首船“阿尔卡莎米亚”缓缓驶离盐城“绿能港”,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。五年坚守与奋斗的情绪全部在这一刻迸发。
听!
声声入耳 铿锵有力
劳动者的奋斗之音总有回响
致敬所有平凡岗位中
不平凡的海油人
更多推荐
策划 | 刘建坤 刘珂昕
文图 | 李英 宋金龙 李祖壮 王棋可
荣汶强 尚东锋 马晋雄 张浩 王洪杰
黄叶舟 张乐 湛小翠
制作 | 刘建坤 田明
漫画 | 金琳
编辑 | 刘建坤
监制 | 冯哲